明正以立信,谦冲而自牧

好逸恶劳,自业自得

台湾选举制度

采取单一选区两票制。


什么是单一选区?

比如台北市共有8个立委名额。如果把整个台北市当成一个大选区,得票前8名者当选,这就叫
作复合选区。如果把台北市分成8个小选区,每个选区的第1名当选,这就叫作单一选区。


表面看起来,两种方法似乎差不多,其实是大有差别。

在复合选区中,得票率达到10%甚至更低就可以确保当选,因为得票最高的前几名候选人已经囊获了大多数选票,只要得到10%的选票就可以进入前8名。在这种选举制度下,那些观点比较偏激极端的候选人就比较有机会当选,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有一群死忠支持者。

而在单一选区中,只有得票最高的候选人才能当选,那些观点比较偏激极端的候选人是没机会当选的,因为他们没办法把自己的支持者都集中在一个选区,只有那些走中间路线的候选人才有机会当选。

另外,复合选区有利于经常上电视报纸的名人,而单一选区有利于在地深耕的候选人。

 

什么叫两票制?

所谓两票,即一票选党,一票选人。

立法院共有113席立委,其中不分区立委34人,区域立委(含侨选立委、原住民立委)79席。

79席区域立委由79个单一选区选出。剩下34名不分区立委如何选出呢?这就要用到第二张票,即选党的那张票。选民在选票上填上自己支持的政党,最后由选委会统计各政党得票率,比如国民党得到了60%的选票,那国民党不分区立委的席次就是34乘60%=20席。这20人由国民党提名产生,不用再选举了,提名谁就是谁(提名名单需在选举前公布,但被提名人正式上任后,党有权撤换被提名人)。

为什么不把全部的立委名额全部由单一选区选出呢?

有几个原因:

1、擅长选举的未必擅长治国,而那些有治国能力的人又未必能选得上,通过不分区立委制度,可以让那些真正有治国能力的人进入立法院

2、区域立委往往只关心本选区利益,那些对全局有好处但对某一区域有害处的法案往往在立法院遭到阻挠,不能通过。而不分区立委没有直接面对选举的压力,可以从长远、全局来考虑问题;

3、平衡各政党势力。如果所有立委全部由单一选区选出,假设有两个党,一党支持度为55%,一党支持度为45%,在极端情况下,有可能45%支持度的党一个席位也得不到,因为他们有可能在每一个选区都处于下风。通过不分区立委的制度,确保小党也能得到一些立法院席位,平衡各政党势力。


不分区立委共34席,也就是说有3%的政党得票率就可以分得一个席位,但台湾法律规定只有得票率超过5%,政党才有权得到不分区席位(按四舍五入计算,5%得票率可得两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提高当选门槛。

当初国民党、民进党两党联手制定这一条法律规定,就是为了打击其他小党。在2008年立委选举中,因为受到5%门槛的限制,国民党、民进党以外的其他小党没有得到1个不分区席次。如果门槛设为3%,其他小党是可以得到席次的。